<li id="ora8r"><acronym id="ora8r"><cite id="ora8r"></cite></acronym></li>
<label id="ora8r"><sub id="ora8r"></sub></label>
    <progress id="ora8r"></progress>
    <rp id="ora8r"></rp>

      1. 新聞中心
        新聞資訊
        行業新聞
        公司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擔心機器人搶飯碗?你不知道行業的虛火有多旺



        “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機器人(25.30 +1.16%,買入)產業納入重點突破發展的10大領域。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就連2016央視春晚也開始用機器人制造看點。與此同時,機器人概念股近兩年也是資本市場最受歡迎的投資標的之一。

          不過,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提出四點建議:要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要抓住產業薄弱環節,找準自身市場定位;要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要充分運用好資本和人才的力量實現發展。這四點建議值得仔細琢磨。

          市場“高燒”難退 投資過剩的隱憂浮現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占我國市場份額首次突破30%。分析其增長的原因,無外乎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國家的政策支持。

          工信部、科技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園區扛起機器人大旗,一時間,“國內最大機器人產業基地”、“百億千億級機器人產業園區”等紛紛出現。

          有統計顯示,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40多個,規劃面積超過2.8萬畝。投資額度上,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在全國大炒機器人概念的同時,地方政府針對機器人產業制定的“盲目”的招商政策更是屢見不鮮,有的給地,有的給錢,還有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提出每臺機器人補貼8萬元。政府的補貼讓許多奔著補貼來的企業進入到機器人行業中。

          雖然中國機器人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有光明也會有陰影。

          就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坦言,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已呈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甚至“玩具化”的發展趨勢,有投資過剩的隱憂,機器人企業要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超過800家,但是,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各地還出現了40多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有些園區存在著重招商引資,輕技術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野表示,目前機器人行業確實存在著一些亂象,包括由于過度投資和重復建設而造成的資金和資源浪費,一些地方政府把機器人產業看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的契機,而投資者認為其中有利可圖,覬覦補貼和資金支持,兩方面的推波助瀾共同導致產業過熱,另一方面,創新力嚴重不足,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產業鏈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時期,智能制造是新舊產業交替之關鍵抓手,上市公司不僅在產業領域嗅覺敏銳,而且具備雄厚的資本運作實力,勢必會在機器人產業的投資與突破方面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A股上市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過80家,全年新增企業數量為20多家——60%以上企業通過并購方式進軍機器人行業,涉及資金規模超過70億元。上市公司對機器人產業鏈的布局出現明顯提速跡象,模式主要是采用與巨頭合作及并購投資兩種方式。

          如2015年2月,中國南車株洲所旗下子公司南車時代電氣宣布,擬斥資約1.3億英鎊(合約12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SMD公司100%的股權。此項收購已于2015年4月份完成。據悉,英國SMD為全球第二大深海機器人廠商,中國南車借此次收購進軍海洋工程高端裝備行業,將助力公司未來實現陸地軌道交通設備和海通工程設備“雙引擎”發展。

          2016年4月18日,美國密歇根州沃倫市,中國浙江萬豐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斥資3.02億美元收購美國焊接機器人應用系統服務商Maslin正式交割。

          而美的較早推進了機器人應用及產業鏈拓展,2003年首次引進機器人;2009年研發伺服電機,現已形成產業基礎;同時全球最大壓縮機產業現已具備數千萬臺的微米級精密機械制造能力;2013年進入掃地機器人行業;2014年成立機器人研究所;2015年作為發起單位主辦“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成立了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全資子公司“美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2015年,美的集團(23.09 +0.57%,買入)投資4億元與安川合資成立美的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公司、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公司,同時進軍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目前,美的集團正在要約收購全球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德國庫卡集團。

          不過,在很多機構人士看來,目前國內尚無全球性領軍企業,未來隨著政策加力扶持,預計會有一批企業快速成長起來。

          如何做到去“虛”求“真”?

          在二級市場中,機器人概念股為數眾多,如生產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及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從事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的三豐智能(19.81 +0.56%,買入),從事自動控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的藍英裝備(17.38 +1.82%,買入)等。

          那么如何選擇機器人概念呢?做到去“虛”求“真”。

          廣發證券(15.91 +0.95%,買入)認為,從資本市場投資角度看,國內機器人行業投資分為三個階段,如以并購、合作等機器人概念股形成的主題投資,到業績出現分化好公司脫穎而出,再到行業格局基本穩定龍頭公司受到持續追捧。而目前還處在產業發展前期,這也使得整個產業鏈存在中長期投資機會。

          2015年年報顯示,多數A股機器人上市公司整體發展向好,超五成企業凈利潤實現增長,其中機器人、匯川技術(19.08 +1.27%,買入)、軟控股份(11.51 -0.35%,買入)等少數幾家企業的凈利潤超過2億元。與此同時,機器人概念股的業績也出現分化,如林州重機(7.46 +0.00%,買入)、華中數控(30.99 +1.61%,買入)等上市公司機器人業務的情況并不樂觀。

          廣發證券指出,從投資角度來看,建議關注在智能機器產業具備前瞻性布局的上市公司,主要參與形式是參股和外延式收購等,就機械行業而言,建議重點關注巨星科技(19.80 +0.71%,買入)(激光雷達)、慈星股份(13.38 +1.36%,買入)(服務機器人)、永創智能(16.94 -0.06%,買入)(機器視覺)、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企業在相關領域的持續布局和業務進展。

          南京埃斯頓(33.29 +1.25%,買入)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杰高指出,我國機器人產品同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概念性產品較多、產業化產品很少。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國外企業已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實力非常強大,中國企業很難突破這樣的競爭格局。但在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機器人企業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術,具備“彎道超車”的能力和機遇。

        馳碩網絡
        爽 好舒服 高潮别视频